校研【2008】9号
关于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的指导性意见
全校各院(系、所):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对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办[2000]1号)等文件规定为指导,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校研[2007]72号文)和《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校研[2007]71号)为依据,充分反映国家、社会及学校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方案一般应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修订,对于条件成熟的一级学科,鼓励其按一级学科修订。
(三)同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应处理好两级学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分别修订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方案。有硕士生、博士生连续培养(以下简称硕博连读或临床转博)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以下简称直攻博)的学科,应同时修订或制定硕博连读、临床转博或直攻博培养方案。
(四)要认真总结本学科点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
(五)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才能和特长。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得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
(六)培养方案必须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培养方式与方法等内容。
(七)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为3至6个方向。对于按一级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其研究方向一般为5至10个。所设研究方向应属于本学科专业领域,且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能体现我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八)依据清理和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完成课程设置。各院(系、所)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必须是经学校批准并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的课程,网址:http://gs.hust.edu.cn/Cultivate/CourseSystem.htm。
(九)培养方案要与学校有关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相衔接,为高水平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设置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并在课程设置、科研训练等各个环节予以体现。对于跨院(系、所)的学科点,在确定研究方向时,要充分反映该学科点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十)强化学术规范,建立研究生培养监控与保证制度。各院(系、所)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修订博士生培养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年限。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5-6年。
(二)学分要求。表1是对博士生培养的学分的基本要求,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博士生培养目标,对所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1:申请博士学位的学分要求以及学分分配表
类别 |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 |
以同等学力报考(未获硕士学位)博士生 |
总学分 |
≥54学分 |
≥32学分 |
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已修研究生课程可申请免修。 |
修
课
学
分 |
理工医≥35,
文科≥37 |
校级公共课程≥11学分(辩证法/经典著作选读2、技术哲学2、硕士一外2、科社1、英语强化训练1.5、英语论文写作1.5、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 |
理工医≥13,
文科≥15 |
技术哲学2学分、英语强化训练1.5、英语论文写作1.5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24学分(含跨一级学科课程或专业学术实践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2。本学科经典著作选读为文科必修并计2学分) |
跨一级学科课程或专业学术实践2学分,专业课程6学分。本学科经典著作选读为文科必修并计2学分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研
究
环
节 |
≥19 |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
≥19 |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
学位论文15学分 |
学位论文15学分 |
(三)专业学术实践是指到国内外重点大学或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科研活动与专业实践,院(系、所)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规定具体内容、方式及时间。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中,应安排半年的临床实践工作,并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明确相应的要求。
(四)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部分,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论文预答辩等,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在培养方案中做出具体安排。
三、修订硕士生培养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年限。学校对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各院(系、所)按照本单位已确定的培养年限制定培养方案。
(二)学分要求。表2是对硕士生培养的学分的基本要求,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对所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2: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分要求以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
≥34学分 |
修
课
学
分 |
理工医≥22
文科≥24 |
校级公共课程≥6学分(一外2、辩证法或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2、科社1、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6学分(含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本学科经典著作选读为文科必修并计2学分)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研
究
环
节 |
≥12 |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
学位论文10学分 |
(三)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生的培养方案中,应安排半年的临床实践工作,并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明确相应的要求。
(四)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指导与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应作出具体规定,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四、修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明确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临床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学习年限。临床医学各学科(专业)临床转博生的学习年限为5年,普通博士生、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各为3年。
(三)学分要求。表3和表4是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的学分的基本要求,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对所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3: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学分要求以及学分分配表
类别 |
临床转博研究生 |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 |
总学分 |
≥57学分 |
≥33学分 |
修
课
学
分 |
≥27 |
校级公共课程≥10学分(辩证法2、现代科技革命2、硕士一外2、科社1,博士一外3) |
≥13 |
现代科技革命2、博士一外3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7学分(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4、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2、临床流行病学1等)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8学分(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算学分 |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算学分 |
临床
训练
环节 |
≥17 |
临床轮转培养6学分 |
≥8 |
|
专科定向培养8学分(其中含担任住院总医师或助理1学分) |
专科定向培养4学分(其中含担任住院总医师或助理1学分) |
临床教学1学分 |
临床教学1学分 |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1学分 |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1学分 |
临床学术活动1学分 |
临床学术活动1学分 |
研
究
环
节 |
≥13 |
选题报告1学分 |
≥12 |
选题报告1学分 |
病例分析报告1学分 |
|
发表论文1学分 |
发表论文1学分 |
学位论文10学分 |
学位论文10学分 |
表4: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分要求以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
≥31学分 |
修课
学分 |
≥16 |
校级公共课程≥5学分(一外2、辩证法2、科社1) |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1学分(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6学分、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2、专业外语2、临床流行病学1等)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算学分 |
临床
训练
环节 |
≥13 |
临床轮转培养6学分 |
专科定向培养4学分 |
临床教学1学分 |
临床综合能力考核1学分 |
临床学术活动1学分 |
研究
环节 |
≥2 |
文献阅读1学分 |
病例分析报告1学分 |
(四)各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其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专业外语的学习与考核。
(五)临床训练环节:应包括临床轮转、专科定向培养的安排和要求。对于博士生担任住院总医师或助理及管床数等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应包括临床专业知识、临床分析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以及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能力等方面,本考核既是临床能力训练的阶段考核,也是临床能力的毕业考核。各学科、专业应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
(六)学位论文。应明确不同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完成方式及答辩要求。
(七)由各学科负责制定本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肿瘤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由协和医院牵头;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麻醉学学科由同济医院牵头;老年医学由梨园医院牵头。
二OO八年五月九日
、
主题词:研究生培养方案 意见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二OO七年五月九日印发